
上一篇文章《什么是碳水化合物?》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碳水化合物,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来谈谈碳水化合物与慢性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
把碳水化合物和慢性疾病联系在一起的是胰岛素,一种可以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的激素。当胰岛素受体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胰岛素了,即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就发生了。这就是关于胰岛素抵抗的简单解释。然而,想要把其中的运行机理弄明白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先来看看吃下去的碳水哪去了。碳水化合物的去向
我们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除纤维素以外,几乎都被分解成了葡萄糖和果糖。血液里的葡萄糖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血糖”,正常状态下质量分数不高于0.1%,换算成浓度约1g/l,对应的摩尔浓度为5.6mmol/l(葡萄糖分子量180),血检报告采用的单位就是摩尔浓度。血糖可以通过无氧酵解和有氧分解的方式时刻为我们提供能量。一旦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就会“加班”工作,把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同时把多余的葡萄糖放到三个地方: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肝脏中储存的葡萄糖叫“肝糖原”,大约有100克左右,如果血糖浓度下降,肝脏就会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起到稳定血糖浓度的作用;肌肉中储存的葡萄糖叫“肌糖原”,根据每个人肌肉量的不同,平均而言大约有400克左右,其作用是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如果肝脏和肌肉储存的糖原达到饱和,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什么是“糖原”?糖原和淀粉是“兄弟”,也是葡萄糖分子以手拉手形式结合的物质。植物把暂时不需要的葡萄糖“做”成淀粉,而动物把葡萄糖“做”成糖原,目的都是便于储存。淀粉和糖原是证明“趋同演化”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能会问,直接储存葡萄糖不行吗,为什么还要费力把葡萄糖做成糖原和脂肪?答案是,糖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组织造成伤害,而高血糖的危害可以说是我们现代所有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这个我们以后会谈到。另外,糖原和脂肪都易于保存,就像东北地区用腌酸菜的方式把大白菜保存到冬天,很多南方地区用腊肉的方式长期储存猪肉的道理差不多。糖原和血液中的葡萄糖一共才五六百克,热量约2000大卡,短时间内就用完了,甚至无法支撑一个人跑完半程马拉松,而这么短的路程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狩猎时期的祖先打猎时奔跑的距离。另外,我们更早的祖先走出东非大草原,当前路未知的时候,必须要有充足的能量储备才敢行动。于是,祖先们进化出一套大量储存能量的本领,即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就像随身携带的能量包,可以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跑步时可以使用,饿几天也能活下去。一般健康的成年男人的体脂率(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在20%以下,女性要再高六七个百分点。脂肪除了提供能量,也是细胞组件必不可少的物质。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内脏,皮下脂肪几乎没什么害处,但内脏脂肪却坏处多多,有机会专门谈论肥胖的时候可以细说。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我们的身体把能量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短期使用、长期储存都计划妥当。但前提是,你的饮食结构合理,你摄入的热量没有太多的盈余。一旦碳水化合物长期过量摄入,胰岛素抵抗便开始了,而胰岛素抵抗几乎不为人知,即使你的血糖水平在医学许可的范围内(通常是6.1mmol/l)。胰岛素抵抗
我们先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喜欢吃海鲜,尤其爱吃大虾。在一家高档自助餐厅内,服务员会把剥好的大虾递给你。刚开始,他只要递过来一个你就迅速吃掉,但随着你吃得越来越饱,而大虾还是一个接一个地送过来时,你吃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最终你不得不停下来,吃不下去了。这种胡吃海塞的情况偶尔发生一次两次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倘若你天天这样,不出几个月,你大概率再也不想吃大虾了,即使有人把大虾直接送到你嘴边。此时的你对大虾产生了抗拒,你患上了“大虾抵抗综合征”。那么,想象一下,当有源源不断的葡萄糖逼着细胞“胡吃海塞”,细胞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你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血糖就会升高,而高血糖会导致胰岛素飙升,大量胰岛素会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并促使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细胞表面高度表达。GLUT4的任务是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部,但它并不理会细胞是否“吃饱”了。而一旦细胞吃饱了,细胞就会调低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GLUT4的表达,这样就可以减少葡萄糖的摄入。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生,细胞便会对胰岛素脱敏,这就是胰岛素抵抗。很明显,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比之前升高了,但作用却大不如前。这也说明,即使你的血糖指标正常,你不一定不存在胰岛素抵抗。细胞“吃”血糖就像你吃大虾,有一个极限。胰岛素就是那个给你剥大虾的服务员,而你就是细胞。胰岛素抵抗一旦发生,就会使血糖堆积在血液中不易清除,而胰腺也不会理会细胞是否吃饱了,它的任务就是降低血糖。所以为了清除这些血糖,胰腺会加倍努力生产更多的胰岛素,而更多的胰岛素又进一步加剧了细胞的胰岛素抵抗。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长期下去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所以,在2型糖尿病确诊之前,胰岛素抵抗往往已经存在了几年时间。实际上,2型糖尿病不是病,而是胰岛素抵抗后期的症状,它不会要你的命,但它的并发症会要了你的命。一般情况下,肌肉细胞在脂肪细胞之前发生胰岛素抵抗(这个存在争议,也有的说从脂肪细胞开始)。当你的皮下脂肪细胞还没有达到脂肪阈值之前,它们还可以处理少部分葡萄糖。而一旦皮下脂肪细胞“过载”,脂肪就会“溢出”,届时,你的肝脏、肠道等内脏开始堆积脂肪;你的肌肉纤维中也会充斥着脂肪,就像雪花牛排上的大理石纹理。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很小的脂肪滴出现在你的肌细胞中。这些小脂肪滴会进一步破坏肌肉细胞依赖胰岛素将葡萄糖带入其内部的复杂机制,从而加剧了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脱敏。除去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以及其他疾病带来的创伤,胰岛素抵抗可归咎于个人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量碳水食物导致的肥胖、不运动、睡眠失调、以及情绪波动等。馒头、米饭、果汁、奶茶、可乐等甜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热量,本来可以通过人体最大的耗能器官——肌肉——将这些热量消耗掉,但久坐不动让肌肉无用武之地,最终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并逐渐引发了胰岛素抵抗。所以,想要远离胰岛素抵抗,少吃多运动是最好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调整好睡眠并管理好情绪。可以肯定地说,95%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尿酸过高造成的,常见的如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关节炎、肠道消化不良、失眠、抑郁等,甚至过于苍老和白内障也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下一篇文章我们具体说说胰岛素抵抗的危害以及背后的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市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