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里,杭州有户人家因为7杯免费柠檬水成了"网红",不过可不是啥好事!新华社都点名批评,全网都在转发他们"薅羊毛"的视频——这事儿,您怎么看?
爱心冰柜成"唐僧肉":一家三口7杯白拿
7月14日晚9点,杭州某爱心冰柜前发生了离谱一幕。监控显示,一家三口骑着电瓶车路过,看到外卖小哥免费拿柠檬水后,孩子妈妈眼睛一亮:"这水不要钱!"她立马伸手从冰柜里掏出两杯,递给老公和孩子,自己又折回去拿了第三杯,吸管包装纸随手扔在地上。
更过分的是,6分钟后这家人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次不用妈妈指挥,小姑娘蹦蹦跳跳自己打开冰柜,熟练得像在拿自家冰箱。孩子妈妈也不闲着,又顺走两杯。你以为这就完了?一小时后,他们第三次出现!这次换成爸爸出马,挑挑拣拣拿了最后两杯。
"这冰柜是给环卫工和外卖小哥的,他们倒好,当自家后花园了!"附近便利店老板气得直摇头。据统计,这一家三口一晚上拿走7杯柠檬水,而冰柜上明明贴着"高温工作者专用"的告示。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贪便宜行为被全程直播
最让人揪心的是孩子的反应。监控里,小姑娘学着妈妈的样子打开冰柜,拿水时动作自然得像在执行"家庭传统"。当爸爸递来柠檬水时,她仰头就喝,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对比之下,同样在监控里的另一户人家暖心多了。一位快递员爸爸带着儿子来捐水,小家伙踉跄着搬起一箱水往冰柜里放;还有三口之家专门开车送来矿泉水,妈妈递水,爸爸搬水,孩子跟着学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家人倒好,直接教孩子怎么占便宜!"心理学家李老师指出,"儿童行为模式主要靠模仿,家长贪小便宜,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不占白不占'的扭曲价值观。"
新华社点名批评:小便宜背后的大问题
事件经新华社报道后,评论区彻底炸锅:
"7杯水值不了几个钱,丢的是做人的底线!","建议把监控视频在社区循环播放,让爱占便宜的人长长记性!","最可悲的是孩子,这么小就被带偏了!"
法律专家提醒,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小偷小摸"有规定,但更多是道德层面约束。不过,若爱心冰柜明确标注"仅限特定人群",长期大量拿取可能涉嫌"侵占公共财物"。
爱心需要共同守护:如何避免"白拿"现象
这事儿也给爱心活动提了个醒:
加强监督:像杭州这位爱心人士加装摄像头直播,既透明又能震慑贪心者;
明确标识:在冰柜旁设置"仅限高温工作者"的告示牌,最好附上工作证照片;
鼓励参与:像快递员爸爸那样,让更多人从"受益者"变成"贡献者",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想对那户人家说:7杯柠檬水喝得了一时,可丢掉的脸面和教坏的孩子,是一辈子都补不回来的。正如网友所说:"你可以教孩子占便宜,但请别在爱心冰柜前教——这里装的是人心,不是你的私人冰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新华社公开报道及杭州警方通报整理,事件细节以官方通报为准。爱心活动需各方共同维护,呼吁参与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传递善意。
股市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