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连霍高速服务区发现老鼠”的新闻,老实说,这种事不少见,但每次遇到大家都特别闹心。你说好端端路上跑着,停下来想吃口饭,结果看到“老鼠满地跑”,还在餐厅里头,这让人怎么安心?更别提什么食品安全、用餐体验,这些东西一下子就全泡了汤,心里肯定直打鼓。这不,甘肃高服集团也赶紧跳出来承认问题,向大家道歉,表态立马整改。但仔细一想,这事情背后到底暴露了多少问题?咱今天就聊点实在的,光道歉管用吗?为什么老鼠会跑进服务区食堂,平时都没人管吗?一家堂堂高速服务区,难不成靠天吃饭,还是管理全靠嘴说啊?
说白了啊,“老鼠进厨房”这事放在哪都不应该发生。照理说,服务区不是普通小吃摊,尤其是高速上,大多司机赶路,累了困了指望在这里补个能量。咱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强调食品安全,三天两头就抽查、暗访,可结果还是出事。说实在的,这并不是甘肃高服集团这家公司的锅,是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上“惯性懒散”的问题。这种事,今天在服务区,明儿不会出现在别地儿吗?老鼠敢光明正大在熟食旁边溜达,谁能保证以前没爬过,谁又能保证明天不会再有?
再看看这次处理方式,涉事服务区第一时间自己停业,主动消杀,这点算是有担当的。但让人纳闷的是,这餐厅24小时营业,夜里一个夜班的人出去接水、上厕所,整个厨房就没人看着了?换句话说,假如不是有网友拍下来发到网上,媒体曝光后大家一阵“叮咣”一通忙活,这只老鼠是不是还会天天在厨房里溜达?管理漏洞不小,这说明平时根本没把控住食品安全最底线。现在是网络时代,拿手机随便一拍,啥真相都藏不住,出了问题都想找借口,可道理讲不过去。
甘肃高服集团发的通报里,各种整改措施写得头头是道:店封了,食物销毁了,消杀、检测都做了,还说要加挡鼠板、灭鼠胶板,把门窗修一修,管道口全堵了,啥都安排下去了。可这些本该是日常标准动作,都得等事发之后才搞,才想到要补做,难道平常没人检查吗?难道这不是一种“补锅式管理”?等到锅漏水了才想堵,平时能糊弄就糊弄,出了大事赶紧加班补救,对着公众“鞠躬道歉”。但凡平时用点心思、把该做的做细点,哪轮得到场面失控?
其实老百姓最怕的不是偶尔出现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最怕的是出了事后只会忙着遮掩,毫无改进。现在倒好,风口浪尖上大家都关注了,集团主动配合检查,所有人都上紧发条。可等过了风头,就又恢复“老样子”?整改完谁还能时刻盯着你?“一阵风过后啥都不变”,这才让人担心。说句实在的,现在全国各地服务区都急着提升服务,变着法让旅客吃得放心,玩得舒心,一家出了大篓子,别人也会跟着被连累。以后谁还敢在服务区下馆子?比如路过这块的司机,一会儿朋友问“这家能吃不?”,准保有顾虑,宁可吃自己带的干粮,喝两口水,同样的钱,享受不到一丁点安心,这不就是服务区最大的失败吗?
还有一点,甘肃高服集团这次的致歉信里,反复提什么“举一反三”、“专项整治”,好像表现得很上心,但老百姓其实就想一句话:下一次你们还能保证安全吗?会不会今天管得严了,明天又松懈了?到那会儿,还得拍短视频让全国人民看,才能推动你们整改?这让人心凉。说白了,食品安全这东西,管控链条得绷得紧绷得久,一放松就可能出岔子。尤其像服务区,地处偏僻,监督不方便,更得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而不是靠风头过来才紧张。
还有人说,老鼠哪里都可能有,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服务区”。这我认同,但这反倒更说明问题:既然老鼠客观存在,就得加强防控。任何一个做餐饮的都知道,开店第一项工作就是防鼠、防虫。像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顾客对用餐要求变高,看着老鼠满屋跑,还让不让人活?生意还能有第二次吗?更离谱的是,这老鼠可不是一时半会进来的,想爬上展柜、再到熟食边,肯定是早有“经验”,可能经常来,甚至“住在”了后厨,这说明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市场监管局这回也介入了,强制要求整改,抽检、销毁食品、消杀,规范流程。可以说程序都走得很足,可别光是文件漂漂亮亮,一转身只留表面。管理不是靠嘴说,更不能只对着媒体念稿,要真落到实处。甘肃高服集团说要培训员工,落实责任,那就拿出真章,别等半年后又爆出新问题。食品安全的根基是“天天抓、人人抓,事事抓”,不是“抓一阵,松一阵”。
再说一个现实,高速服务区的餐饮价格一直不低,可质量很多时候却不敢恭维。你说北上广深一顿快餐三四十块,环境、服务都不错,进个服务区,价钱同样甚至更贵,结果老鼠爬食堂,地上脏兮兮,说不过去吧?大家愿意掏钱,但买的是安全和放心。连这一点都保证不了,谁还会有消费欲望?别以后把大家逼成“携带自热米饭”的局面,这不就是市场和口碑的双重失败?
其实,敢于认错、公开道歉并不可怕,怕就怕道歉成了套路,表态成了公式,整改变成作秀。要真想赢回信任,用实际行动说话。比如,各地可以定期不定期搞暗访,鼓励社会监督、媒体曝光,只要有问题立刻公示,不遮不掩。内部要有奖惩机制,谁疏忽就处罚谁,别整天只问底下员工,领导也要有责任。这样企业才会有压力,管理才不会失控。
还有,服务区餐饮现在也是地方招商、管理方合作办的,既然拿人家钱、收人家租金,总得有门槛审核,别光看谁能交钱谁能干,不管食品安全底线。谁都不是傻子,一两回出问题,生意毁得快,公司也说不清。归根到底,这种事最该长点记性,不要等到出新闻、闹上热搜才慌不择路。平时把基本功扎实了,哪还会出这岔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连霍高速服务区老鼠事件,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冲击,其实比实际损失还大。老百姓想要的服务很简单:能出门安心用餐,干净卫生,吃了没后顾之忧。只要有企业真把这事当回事,把食品安全装进制度和日常检查里头,谁也用不着天天道歉、危机公关。否则,出了问题光会“道歉、整改”,那公众的信心就早晚磨没了。等到大家都不信任服务区餐饮,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这才是真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希望以这事为戒,不要再让“老鼠进厨房”这样的大雷一炸再炸。把不能出错的事管好、做细,每一位管理者、服务人员都时刻绷紧弦,把顾客当作自己的家人对待,这才是企业该有的担当和责任。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自律是底线,敬畏才不会出事。咱们都跑高速,谁还没在服务区吃过饭呢?希望以后打开餐厅门,看到的是干净亮堂的环境,而不是让人揪心的老鼠乱窜。只有这样,大家的路才走得安心,企业的生意才能长远。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股市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