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青岛科技大学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团队获得2024年度青岛市成果转化贡献奖。该团队由刘光烨教授领衔,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在聚合物新材料领域开辟出一条从实验室到产业集群的“创新高速路”,将“科技种子”培育成“产业森林”,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产场景
让家电透明部件“中国造”
“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成果转化在市场上。” 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光烨告诉记者,这是团队扎根青岛科技市场38年的坚守,“我们要做关键技术领域从0到1的突破。”刘光烨说,目前团队已经攻克了多项看似不起眼却在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难关。
以前,全球家电透明部件材料主要使用高透明聚苯乙烯等基础原材料,我国对这种材料基本依赖进口。针对这一状况,刘光烨团队成功开发出聚酯(PET)透明部件注塑成型技术,解决了家电行业中一直存在的透明部件易开裂和材料依赖进口的痛点难题,开发的PET材料及家电部件以优异韧性、食品安全性与透明度,实现高端家电透明材料的迭代变革升级,率先在海尔等企业实现技术应用推广。团队因此斩获海尔首届产学研合作奖,刘光烨也获评“最佳合作专家”,用科技之光点亮“中国智造”。
展开剩余59%除此之外,还有多项“小而美”的发明解决了行业痛点。
曾经,家用洗衣机噪声大、甩干“跑位”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刘光烨团队与海尔集团深度合作,攻克宽温域高阻尼减振材料技术,开发出可服务于海尔等全球品牌的“中国芯”减震橡胶技术。2018年上海世界家电博览会上,搭载团队此项技术的海尔卡萨帝洗衣机以“1.882米硬币塔”创吉尼斯纪录,让全球家电从“噪声源”蜕变为“静音典范”。
磁性橡胶密封编码器是汽车制动ABS防抱死系统正常工作的先核心关键零部件,也是机动车辆安全运行的保障。但国外对汽车制动磁性橡胶密封技术一直处于高度垄断和保密状态,国内至今未有突破,完全依赖进口。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成果在山东昌誉密封有限公司实现转化,项目产品成功应用于世界500强全球最大轴承商德国舍弗勒公司,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从实验室出发孕育“产业森林”
“30多年来,我们就围绕一件事,就是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刘光烨说,多年来他们的发展模式就是选好一颗种子、培养成一棵小苗,发展成一棵大树,最后裂变成一片森林的成果转化模式,采用项目+公司+创业人+社会资本一起来推动成果转化。
到目前,团队已经构建起覆盖投融资、技术创新、成果熟化、项目创业的全链条生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团队已经打造15万平方米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城阳核心创新区、保税港区催化剂基地、莱西减震材料基地的“创新三角”。同时,引入市场化资本,孵化海泰科模塑等上市公司,让“科技种子”在资本沃土中长成“产业大树”。
“我们团队已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百余项,攻克关键技术数十项,孵化企业十几家,社会经济效益超百亿元。”刘光烨说,获得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超60项发明专利、数百篇高水平论文、近百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是他们交出的“创新答卷”。
到目前,团队孵化出了众多公司,海泰科模塑已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旭域土工、北化高科、昌誉密封在新三板挂牌,青岛新材料、颐科橡塑、晟科新材料等“科技独角兽”逐渐崛起,“印证了团队‘选取一颗种子,孵化一株小苗,成长一棵大树,裂变一片森林’生态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刘光烨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发布于:山东省股市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